我和应晓新虽说是师生关系,更严格的讲是工作关系,但我们彼此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无时不牵挂对方的母子之情。
90年代初,他们夫妻俩早就成为了我们家中的成员,是我们子女的兄长兄嫂,更是老人深爱着的孩子,即便后来他一个人远去美国多年也从未改变。
应晓新才智过人,工作踏实严谨,做人做事追求完美,他的品格是深藏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察觉,他与身俱来的独特魅力,让长辈喜爱他,让朋友信任他,让学生尊重他。
还记得,那时我们共同开发大庆热力公司的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组里有几个年轻人不好好工作,我担心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十分焦虑,而他除了安慰我之外,竟偷偷地加班加点修改和补充那些人的工作,最后使系统的运行质量极好,验收一次通过。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情,都无不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之情,在清华工作的几十年生涯中还没有一个人让我如此信赖,如此欣赏……。
我们住在西王庄的时候,和应晓新家是邻居,那时我儿子在上初中,有一次,他不听话我气急了追打他,应晓新果断处理了失控的局面,尤其是第二天一早他交给我一封信,这封信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每看一次都会落泪,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我们家人深藏的爱。所以,当后来我看到他的朋友和学生对他的评价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回味起这段真挚和细腻的感情。
应晓新的厨艺很好,经常也喜欢到我家里来表现一下,虽然孩子们记得的总是他做的“绝活”,但我却忘不了至今还留在左手食指上的那个刀疤,因为,那晚做饭切伤手指,血留不止,正巧他来到家中,立即为我简单包扎之后,又骑车送我去校医院,等孩子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他已经在做晚饭了,而且,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来家里做饭。真想像不到,平日里做事情都是慢慢的,胆小样子的他,怎么会在看到伤口里露出白骨的情况下,表现得如此胆大和心细,那一次,我从默默无闻的应晓新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责任心。
已经记不起应晓新在我家里度过几个生日了,但“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鲜花和蛋糕的生日”,应晓新在他36岁生日那天是这样说过的。而我们不会忘却的是他远去美国这么多年,每逢春节和我的生日,都会接到他祝福的电话,这样的电话俨然成了我们唯一的联系方式,所以,每一次来电家里人都抱着电话和他说个没完没了,相约重温我们又吃又喝,有说有笑的快乐日子。
这些年他只回国一次。
终于,又听到他要回国的消息了,我们都期盼着这次的相聚不远了,李老师一定等你回来啊。
李老师
2009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