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 水木清华站 (Wed Nov 17 21:09:11 1999) |
一 |
在中央主楼前无数的台阶中,有一块正对着主楼大门的石头颜色与众不同。在青黑色的台阶石侧,铭刻着一行字:"一九七七级一千零一十七名同学 一九八二" 多少次我从这块石头上走过,从来没有注意过,直到一个朋友告诉我之后,我才在经过主楼前时找到了那块台阶石,看到了那行浅浅的字迹。 1977,是在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元旦之后,匆匆到来的。那一年,清华在十二年后再次从高考中招进了新生。难以想象那一级学长进校时的心情和样子,是不是也和后来每一年的新生一样,带着一脸的兴奋、好奇和童稚,走进了这座清华园? 从后来的许多记载可以看出,那是一届学风极其严谨的学生;知识在那个年代因为种种禁锢而显得十分宝贵,过去的十年灾难让大家无法忍受浪费生命。而且那时没 有更多的选择和诱惑,学习、学习,是学生们热爱也是唯一可以投入极大精力去做的事情。但是可惜的是,今天已经很难了解到那一届学生后来的故事了,他们好像 我们一样,留下了自己最好的日子,然后继续前行,开始踏上自己个人的道路,大部分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在那一年自动化的新生中,有一位后来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再后来终于远赴海外。正是因为他,才有那位朋友告诉我:"知道吗?中主前有一块台阶石,是应老师他 们那一届人捐的。"我进大学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他,做了我们两年多班主任的应晓新。应老师是一个高大的南方人,记忆中总是穿着宽大的衣服,走起路来脚步 大而快, 身体左右交替前侧,很生猛的样子。这感觉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后来见到走路类似的人,都会说:"哦!那家伙走路好像应老师。"再后来看《大话西游》,总觉 得结尾处周星星扮的夕阳武士样子眼熟,只是风格迥异。 应老师原在电子学,后来随导师转至信息,算是开组元老。于是听说他原先精通电路设计,后来却成了清华顶尖的UNIX/Windows编程高手。前者有一个 故事:应老师在读本科期间,一日在宿舍将一块电路板朝桌上一扔,说:"这个大家应该很熟了吧!"…… 现在想来,应老师当时少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和后来提起时的眼光闪动,宛若眼前。后者则一直为我们所熟知,后来应老师离开中国,BBS上仍有人常提起那个编程 大虾—Bob,彷佛传说中的人物。 |
二 |
应老师是清华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而且名头极大,在BBS上生命力被特设为999 (不死之身)。只是后来BBS屡次升级,Bob这一大名早一被别人占用。每次我在上站好友名单中看见,总是很想发个恶毒言语消息让那人自杀。 那时应老师特别喜欢去UNIX、XWINDOW、NBA、MovieTV等n个板,他还最爱跟人辩论。从最早的Salon(沙龙)到后来的军事、历史,都 有Bob跟人大吵特吵的战绩。那时BBS上两大帮派并立,"义和团"和"汉奸",不过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这么叫的。Bob属于特不老实的中间派,一会儿痛骂 "义和团"愚昧,一会儿又教训小"汉奸"没点经历就会瞎起哄。一般来说Bob还是比较有理有据地说话,不像好多网虫仗着网络的屏障, 说的话自己都不相信。不过Bob偶尔情绪激动,说话过了头,也被人围攻过;他曾经很郁闷还很不好意思地跟我们说起过被人痛骂的惨况,结果平时很难上网的我 们纷纷找地方上网去现场观摩Bob被扁的场景,弄的不上网的都知道这么一回事了。应老师出国前后, 这几个吵的特凶的板因为涉及政治,先后关闭,也算灭了他的盼头。 1995年我们几个人被应老师带着,初涉Internet。NBA是应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Web站点。那时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看的站点,出 国又极慢,一晚上也就看了个NBA的首页,我们全部精力都放在了BBS上。后来自己玩BBS,才想起那时的水木清华大约用的是MapleBBS,现在早已 成了FireBird。 应老师上网之余,爱好广泛,如读小说、听歌、看电影、看NBA等。他家里的小说、磁带、CD很多,不少曾在我们班内流传。前不久我整理磁带,翻出几盘他录 的磁带,有给我们练听力的VOA,还有一盘《Philadelphia》的电影原声带。重又放起Bruce Springsteen的The Street of Philadelphia,才想起当初曾经很喜欢这首歌,于是去网上download了mp3下来,时常在实验室放起。 应老师爱看电影,也就明白我们的心思,于是请大家一起去看True Lies。三十几号人,浩浩荡荡,好像小学时包场一般。 前面说到我看到的第一个Web站点是NBA,应老师自然酷爱NBA,尤其喜欢Jordan。应 老师个子高大,颇有Jordan的样子,只是从来没见过他出手打球,有高深莫测之感。那时我们班篮球极盛,一入学就成了清华七十余新生班总冠军。后来每年 均全班动员参加系篮球赛。应老师常常跑来观战,一个人匆匆而来,在赛后又匆匆离去。后来几个班主任几乎不曾出现在同学面前,以至有些同学一直不知道我们班 在应老师之后到底还有那些班主任了。 |
三 |
应老师常和大家在一起,久而久之,仿佛自43第33名学生一样。他本人风格也是的确像个学生,常在14、15食堂吃饭,一点也不显得特殊,尽管本人已经奔 着不惑之年去 了。也正因为如此,应老师对我们班的影响很大。 94年底在他的帮助下,大家开始用Word5.0对班刊进行编辑和排版,开始了《金枫叶》轰轰烈烈的历史。记得贴出第一期时,放眼清华,全是手抄小报,让人有鹤立鸡群之感。 他所酷爱的东西,也被大家所喜爱着,小说、电影、听歌、NBA,乃至编程。95年,我从他那儿第一次见到VB,震惊于界面设计竟然可以如此简单。于是我从 Logo -> BASIC -> PASCAL-> FORTH -> C -> BASIC, 重为冯妇。只是热情不长久,不一年就转投 Delphi(PASCAL)。 他曾经用自己攒的"Hi-Fi"设备给大家录下VOA的Special English Report,给大家印英语资料,到宿舍带大家练听力,花了不少的力气。只是能者自能,弱者自弱,除 了少数有想法的人,我们一大批人都没能在大学里学好英语,至今想来仍是一件憾事。 就连他的思想也有不小的影响,记得他说过自己一个大反动派带出了一群小反动派。那时他已萌生去意,一是打算出国,而是因为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不甚理想。记得 他从第一天当班主任起直到出国,就常说自己没当过班主任,没有经验,也觉得自己没有 这方面的能力。想来他一定在心里觉得有些对大家不起,可是多年以后,大家仍然觉得他是五年中最好的班主任,也是我们遇上的最好的老师。他比后来那些漠不关 心或者虚伪无耻的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而且毕业时的自43班在各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大家也明白他留下了许多这五年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另外那些一时追 逐的东西,不过是用来害人的垃圾废物而已。 应老师在清华十九年左右,最后还是辗转香港,去了美国。他读书时已经被大家视 作聪明才智之士,后来年岁见长,技术出色,导师又是一方之尊,本应有相当好的事业发展。只是他虽然被学生所拥戴,被同事所佩服,却还是像主楼前的台阶石一 样,作用很大,却无人注意,只能被人用来向上爬而已。他个性倔强不羁,在中国现实的环境中可以说在性格上有了先天的缺陷,以至在出国前才等到副教授这个职 称;清华十九年,他没有得到和他的能力相称的东西。连这样一个聪明能干,责任心极强的人都在多年后离开了清华、离开了中国,不能不说是清华的悲哀、中国的 悲哀。 |
四 |
应老师从开始说要出国到成行,有过不少的曲折。大家很早就知道他要走,却总在清华遇上他。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在要走之前,郑重地宣布:"我这次真的要走 了", 然后一脸的惭愧,让我们务必要相信他这次。也许是预演了多次,也许那时大家还很年轻,或者是大家都明白应老师刻意避免,应老师走的时候,没有太多离别的悲 伤。三年多后,在经过了毕业的分离后,终于明白聚散无常的道理。但是那些在一起的时光终究 会留在彼此的心里,成为我们永可珍贵的记忆。 应老师出国前,大家在"大之"为他送行,并送给他一件签满了全班同学名字的T恤。 他很开心地把那件T恤放在胸前,说要把它拿来压箱底,穿是不敢的。那次送行,留下了几张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应老师和那件T恤,后来被扫描成图像,一直留在我手中。 九七年夏,我和几位同学在深圳与从香港赶来的应老师相聚,他依然一个标准大学生的模样,好像一直都那么年青。不久他就去了美国,偶尔在网上有所联络。98 年冬, 我半夜在家中上网,在BBS上还遇见了他,再往后就渐渐断了音讯。大约他仍然在继续程序员的生涯,仍然一个大学生的模样。 他离去的时候,我们不过才是大二;现在,大家已经各奔东西,有几个也已经在美国。我在他走后,也渐渐开始出没于主楼,渐渐也明白了许多当初无法了解的东西。每次看见那块台阶石,我都会试着去想象他那一代清华人的生活和理想。 最近几年,先后遇见了好几位1977级的学长,也包括那一年其他大学的学生。他们在各自的技术领域中都是十分专业的,而且做起工作来相当地认真、仔细,让 我很是敬 佩。只是在我的心中,常常有个疑惑,一直也没能说出来:他们当年有着怎样的梦想呢, 现在又是如何?他们很少说起我们常有的抱怨,也很少说起我们常有的憧憬。我不知道今天的他们是否就是当年年少时想象中未来的自己。 主楼真正被使用应该就是从1977年开始,几十年来,一直矗立在这里。加固也好, 不加固也好,终究还是这个样子。新楼在它的前面不断出现,完全不同的样子,而且几乎都带着那些人的名字。曾经在这个校园里度过年轻时代的人,很少可以为自 己,为曾经一起的人们,建一座高楼。不过每次我走过那块台阶石,都会感觉到这里、主楼、清华园里曾经、现在和未来匆匆而过的无数年少身影。纵然有千年的变 化、颠覆的力量,所有的建筑化为粉末,那些人们还是会记起这里,曾经最好的日子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自己。 所谓大学,真的不是有那些大厦,原来只是因为里面的人们。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曾经共有的岁月。 一刀斋 |
◎ 中央主楼前的台阶石一刀斋
◎ 我家的电器用品的故事 —
兼忆应小新二三事
一 |
1999年之前,我们家一直是租房子住。所有的家用器件都由房东负责修理。任何东西一坏,打一个电话,房东就会派人来修理。我们从来没有操过心。 1999年搬入自己买的新房后,一切就都要自己打理了。 刚从德国回来不久,一天阿姨向全家宣布,食物垃圾处理机(disposer)坏了。她说坏了是没用,只有专家认可以后才算数。我们的专家自然非应小新莫属了。 记得2001年初,才用了1年多的食物垃圾处理机坏了。于是请来帮我们修建地下室的路师傅来修理。路师傅检查完毕,说是发动机坏了,只能换一个新的。于是 他把旧的拆下来, 买了一个新(75美元)的换上去了。 应小新开始鼓捣这只坏的处理机。没多一回儿,他宣布这只处理机没坏,马达只是被东西缠住了。清除脏东西后就又转起来。我们大家都佩服他 的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任何东西一坏,就找应小新! 小新查了一通,正式发布命令,"王辅兴,买个新的去!" 于是辅兴立刻开车到homedepot买了一个食物垃圾处理机回来。 他一进门就大声嚷道,"我买了一个最好的,保修7年, 这次随便你们怎麽用都行了!" 我一问价钱,天哪, 要300美元, 难怪他那末自信!第2天,阿姨又叫起来,洗碗机坏了。水流了一地。只好又把专家请来鉴定。小新看完后说,好像是马达坏了,修不了。"王辅兴,买个新的 去!"。辅兴一听便说,怎麽天天坏东西呀, 真受不了。我想,这些东西都用了7年了。可能是寿终就寝的时候了。 我们一年前才换了洗衣机。当时我们看上了一台新型滚筒式正面开门的洗衣机,虽1000美元,但它即省电又省水(自动调节水量),对衣服好, 又可以洗毛衣。在营业员的鼓动下,我们把它买了回家 (免费运送和按装)。我们兴致勃勃地装满衣服,一按点钮,机器便转起来。 当时我人在楼下,洗衣机在2楼。没多一回儿,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咚咚"声,只觉得整个房子都震动起来。 枚枚顿时从她的房间跑出来,吓得大声叫到,"怎麽了"?她的房间挨着洗衣机房间。我赶紧跑上楼,看见洗衣机在"咚咚"声的伴奏下,四面震动着。没什麽好说 的了,这洗衣机不能装在2楼。第2天,我和辅兴去了商店。当我们告诉营业员,我们的洗衣机是装在2楼时,营业员二话没说,就给我们办理退货手续。我在想, 他一定知道这种洗衣机是不能装在2楼的。他本应事先问过我们。 最后,还是买了一台波轮式的。 辅兴从店里打电话回来说, 洗碗机大约$550,但是运费,安装费要$300。不可思议!这麽贵的安装费!原来,洗碗机需要接水和电, 因此要派一个电工和一个水管工来安装。另外,要镇里批准,批准费是$60. 如要把旧的洗碗机拆下并运走,还要加$60。我打电话给我的朋友请教,她向我推荐一位大陆来的师傅。一打电话,他家里人说,他现在在大陆, 要2个星期才回来。朋友说,自己可以拆和装,不那末难的。辅兴便上网查寻。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和辅兴又回到了店里。光买洗碗机, 自己安装。这样一来,价钱是$550加$10把旧的洗碗机运走。说是星期6的早上6点送来。 |
二 |
星期5晚上辅兴和小新开始拆洗碗机。两个小时之后,大功告成。辅兴上楼来得意地对我说,一点也不难。说完,他便去洗澡了。半夜3点多,梦中听到我爸爸在楼 下大声叫着,"漏水了!漏水了!" 辅兴和我听到后冲下楼去。只见原来接洗碗机的水管头喷着大水,厨房满地都浸满着水。我都看傻了。辅兴赶紧把总水管关上。我心想,看来这$240的安装费不 是好省的。 第2天清早6点,我们又一次被电话铃声吵醒。是搬送洗碗机的人来的。他们把新的洗碗机放下,把旧的洗碗机搬走了。辅兴和小新花了半天时间才把洗碗机装好。 其中,他们跑了3 次homedepot去买零件。真是很后悔把旧的洗碗机运走了。我至今还很奇怪,为什麽新洗碗机缺这麽多零件! 他们开始启动新洗碗机 — 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水还是不漏走!和老的洗碗机同一个毛病!我想你们都已猜到是怎麽一回事了吧。 问题根本不在洗碗机上!于是他们想起食物垃圾处理机来。找出安装手册一看,上面说,若要连装洗碗机,要将一个塞子打开. 整个过程就是: 食物垃圾处理机坏了- 安装一个新的垃圾处理机 – 洗碗机水排不出去 – 拆下洗碗机 – 水管没拧紧 – 漏了一地的水 – 丢掉旧的洗碗机 – 根本就没坏!- 安装一个新的洗碗机 – 洗碗机水还是排不出去 – 食物垃圾处理机的一个塞子没打开 – 打开食物垃圾处理机的塞子 – 洗碗机水工作正常了我们大家哭笑不得! 不知道是他们没有装好, 还是洗碗机质量差,新洗碗机运转时,噪音远比老的洗碗机大。凑合者用吧! 事后我在想,他们无意中用了试错法, 但是用在这里实在是代价太高了! 1.如果我们花$100请人来修理的话,可能人家一下就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2.如果我们花$300请人来安装,他们可能也会像辅兴一样,装上新的之后才会发现真正问题,不过他们很可能把旧的装回去,把新的运走。 3.如果小新在装食物垃圾处理机时,阅读了说明书 。。。 4.如果我多问几个朋友的话 — 事后,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知道当接上洗碗机时要把食物垃圾处理机的塞子打开 — 这使我又想起了我家烘干机的故事。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奶奶(辅兴妈妈)说,衣服在烘干机里烘了几个小时也不干。小新查了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们决定卖新的 — 我们家似乎很不愿意请人来修东西。倘若应小新修不好,总是要买新的。 我和辅兴准备星期6去买。星期五,我和朋友一起去餐馆吃午饭。聊天时,我想起了烘干机,便讲了出来。没想到,朋友说,她家的烘干机也出现过这种问题。他们 请人来修,结果发现是出气口被鸟窝堵上了。我赶紧告诉辅兴,他跑到房后的烘干机出气口一看,果然被鸟窝堵上了。当他把鸟窝清除干净,烘干机就工作了!可以 想象,若我没有和朋友吃饭,若我没有和朋友问起此事,雷同洗碗机的事早在几年前就发生了! |
◎ 李老师:李老师等你回来
我和应晓新虽说是师生关系,更严格的讲是工作关系,但我们彼此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无时不牵挂对方的母子之情。
90年代初,他们夫妻俩早就成为了我们家中的成员,是我们子女的兄长兄嫂,更是老人深爱着的孩子,即便后来他一个人远去美国多年也从未改变。
应晓新才智过人,工作踏实严谨,做人做事追求完美,他的品格是深藏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察觉,他与身俱来的独特魅力,让长辈喜爱他,让朋友信任他,让学生尊重他。
还记得,那时我们共同开发大庆热力公司的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组里有几个年轻人不好好工作,我担心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十分焦虑,而他除了安慰我之外,竟偷偷地加班加点修改和补充那些人的工作,最后使系统的运行质量极好,验收一次通过。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情,都无不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之情,在清华工作的几十年生涯中还没有一个人让我如此信赖,如此欣赏……。
我们住在西王庄的时候,和应晓新家是邻居,那时我儿子在上初中,有一次,他不听话我气急了追打他,应晓新果断处理了失控的局面,尤其是第二天一早他交给我一封信,这封信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每看一次都会落泪,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我们家人深藏的爱。所以,当后来我看到他的朋友和学生对他的评价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回味起这段真挚和细腻的感情。
应晓新的厨艺很好,经常也喜欢到我家里来表现一下,虽然孩子们记得的总是他做的“绝活”,但我却忘不了至今还留在左手食指上的那个刀疤,因为,那晚做饭切伤手指,血留不止,正巧他来到家中,立即为我简单包扎之后,又骑车送我去校医院,等孩子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他已经在做晚饭了,而且,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来家里做饭。真想像不到,平日里做事情都是慢慢的,胆小样子的他,怎么会在看到伤口里露出白骨的情况下,表现得如此胆大和心细,那一次,我从默默无闻的应晓新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责任心。
已经记不起应晓新在我家里度过几个生日了,但“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鲜花和蛋糕的生日”,应晓新在他36岁生日那天是这样说过的。而我们不会忘却的是他远去美国这么多年,每逢春节和我的生日,都会接到他祝福的电话,这样的电话俨然成了我们唯一的联系方式,所以,每一次来电家里人都抱着电话和他说个没完没了,相约重温我们又吃又喝,有说有笑的快乐日子。
这些年他只回国一次。
终于,又听到他要回国的消息了,我们都期盼着这次的相聚不远了,李老师一定等你回来啊。
李老师
2009年5月23日